(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周军
(作者周军,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山东德州正值夏收时节,因场地不足,不少农民面临“晒粮难”,当地多个派出所打开大门变身晒粮场。不只山东,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基层党政机关也都纷纷腾出院落,开放平整场地,满足老乡晒粮需求。
晒的是粮食,热的是人心。一句“老乡,院内可以晒粮”,瞬间拉近了干群关系。帮助老乡晒粮的一个个暖心之举,让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地头向“晒麦场”延伸。“金灿灿的粮食看着心里踏实”“安全感满满”“为民服务,实实在在赞”……为民办实事、及时解民忧,网友们也竖起了大拇指。
时下,适逢夏收关键时期,全国麦收超过八成。连日来全国多地受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晾晒需求大,“晒粮难”成为摆在农民眼前的紧迫难题。往小了说,粮食是农民的希望。每一粒粮食都饱蘸汗水,是广大农民起早贪黑、辛勤耕耘而来,只有应晒尽晒,才能确保颗粒归仓、落袋为安。往大了说,粮食是我国14亿多人的“饭碗”,夏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事关全年丰收。只有把“好丰景”变成“好收成”,把晒粮、运粮、储粮等各环节有机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守护好“粮袋子”。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派出所到政府大院,纷纷开放场所、清理地面,帮助群众就近晒粮,解决晒粮难题,一片片“晒麦场”给群众满满的安全感。这样的暖心之举值得称赞,也启示我们,为民服务不在于干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乡亲家里有难处,贴心服务能够及时到位,根据需求搭把手。农民晒粮有困难,政府大院敞开门来让场地。一点一滴、真情相待,都能拉近距离,增进关系。
收麦如救火,“龙口夺粮”最关键的是抢时间。事实上,“晒粮难”早已有之。每逢夏收,行走在乡村公路上,我们经常会见到农民在路面晒粮的场景,走进农家,亦可见农民在院子里、屋顶上晒粮,不仅容易产生浪费,还会造成安全隐患。为何会出现“见缝插针”式晒粮?因为缺少场地,因为产量提升了,相应的配套设备还没有及时跟上去。我国粮食已实现“十九连丰”,丰收的背后是遍布在基层各地鼓起来的“粮袋子”,需要粮食生产各环节提质增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乡亲们遇到的难题,就是发力的突破点。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田间地头早已是数字化、智慧化新场景,数字农具、智慧农机、职业农民成为强农兴农的重要支撑。这些年来我国也在大力推进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但部分地区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晒粮看似时间周期短,却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品质、减少损耗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政府部门开门为老乡晒粮,务实之举值得点赞;另一方面,我们应把这份暖心传递和延伸,在加强烘干机械化配置,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降低粮食产后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