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成都8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13座新建体育场馆、36座改造场馆、1个大运村、1个大运会博物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给主办城市四川成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这笔遗产未来如何发挥更好的效用,成都市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说,大运会体育场馆、位于成都大学的运动员村、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赛事名城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是成都大运会遗产的重点领域。
8月4日,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运遗产使用情况。汪龙华/摄成都大运会共有49个场馆,其中新建13个、改造36个。数据显示,在筹备大运会的2022年,这些场馆已经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余项,推动了全民健身在成都蔚然成风。
“在大运会筹备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场馆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举办重大赛事与全民健身充分结合起来。”曹雪峰说。
曹雪峰表示,未来成都市将分类实施场馆惠民开放,持续保持大运场馆的热度,满足市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要落实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不少于330天,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不少于35小时,让广大市民走进大运场馆共享大运成果。
位于成都大学的大运村则是另一笔重要的大运遗产。据介绍,成都市在大运村新建了38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也通过路网改造、景观提升、地下管网整治等,改造了18万平方米的空间。
成都大运会大运村执行副村长苏波说,大运村闭村后,我们将立即进行“村转校”工作,预计9月底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以后,向市民开放代表团欢迎中心、代表团升旗广场、运动员餐厅、运动员公寓样板间等大运村空间,通过预约方式供市民参观,还将开放大运村医疗中心,依托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向周边市民提供三甲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