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前天,老同学相约,去水绘红楼吃早茶,我一走进大厅,就被大厅一角正在忙碌的人所吸引,踮脚一看,原来大家正在围观剥蟹的师傅们。早听说如皋有专业的剥蟹人,今天第一次见,我们不免一边拍照,一边询问。
6位师傅是清一色的中年女性,看她们专注的神情,掰、剪、挑、剔,行云流水的动作,就知道这绝非一日之功。师傅们从蟹脚开始,首先掰下八只长脚和两只大钳,用一把寻常的剪刀将蟹脚的两头剪去,留下中间扁扁的一段,接着,她们把那一段段蟹脚平放在案板上,用特制的带滚轮的“蟹碾子”,不紧不慢地一滚,里面一段完整而莹白的蟹脚肉,就被挤了出来,而且不沾一丝壳屑。这“滚脚取肉”的工序,我们前所未见,真是神奇,把一件繁琐的事,变得优雅从容。
被剪去长脚和大钳的螃蟹,只剩下圆圆的蟹身,这是师傅们的重头戏,因为蟹黄是金贵的,不能散,蟹肉是洁白的,不能混。她们用十五厘米长,上面扁下面尖的不锈钢“蟹针”,先剔除脚跟部的肉,神奇的“蟹针”像是在敲小拨浪鼓,只听轻轻的“咔嗒”一声,蟹壳应声而开,坦荡荡地露出了满腹的“皮内春秋”,师傅们小心翼翼地先剔去蟹肺,直至剔得干干净净,再剔蟹黄和蟹肉。师傅的手,稳得像外科医生,准得像绣花姑娘,橙红鲜亮的蟹黄,洁白晶莹的蟹肉,分装在两只大盘中,金是金,银是银,特别喜人。
我看着师傅们的手,指关节因长年累月的重复劳动,有些粗大变形,手背上布满了细密的、被蟹壳尖刺划出的旧痕新伤,指甲修剪得极短,边缘磨得光滑发亮。可就是这样一双手,在坚硬的、张牙舞爪的甲壳之间,显得如此灵巧、镇定,她们懂得螃蟹肌理骨骼间的一切秘密,古时“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技进乎道”,也不过如此。
师傅们在金秋螃蟹上市的2个月时间,总共要剥掉五吨多螃蟹。
剥蟹人的存在,让客人品尝到苏中湖蟹鲜美的滋味。当我咬起带有姜醋的蟹黄包时,那极致的鲜在舌尖炸开,我仿佛品到了许多东西,有江河的鲜美,有苏东坡那心满意足的喟叹,有《红楼梦》中藕香榭的螃蟹宴,贾宝玉那句“泼醋擂姜兴欲狂”的酣畅。
这股酣畅,正是这群勤勉的大嫂给予我们的。
作者:严世进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