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消息:“税信达”一人一档精准画像 通城:个税信用成“随身携带”优质资产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甄子萱

通讯员 李洋樊 成明聪

今年以来,通城县作为全省个人所得税“税信达”项目首批试点地区,通过构建覆盖8.94万自然人的信用评价体系,推动税收治理从“以票管税”向“以信治税”转型,让“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监管格局落地见效。


【资料图】

信用“打分”: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过去总觉得个人所得税是单位的事,现在才发现,信用评分直接关系到贷款、评优甚至就业。”通城县某企业财务负责人王女士在查询自己的“税信达”评分后感慨道。

“税信达”项目是以纳税人申报记录、税款缴纳等为核心指标,运用“扣分法”将信用状况划分为“守信”“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三类。系统依托“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税务端”与“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系统”,通过自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了近5年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信息8.94万条,形成“一人一档”动态信用报告,实现对纳税行为的精准“画像”。

“信用评分不是终点,而是引导纳税人主动纠偏的起点。”通城县税务局股长方明解释说。目前,系统已识别一般失信纳税人0.44万人、严重失信纳税人163人,并通过短信推送风险提示30万条,有效帮助纳税人及时修正申报错误。

信用“变现”:一处守信、处处受益

“真没想到,个税信用能帮我这么快获得贷款。”个体工商户李先生深有感触。他在申请经营贷款时,因“税信达”评分优秀,成功享受到银行的绿色通道和利率优惠。

在通城,良好的个人所得税信用已成为纳税人的“随身资产”。通过县税务局与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等8部门签订的联合奖惩备忘录,个税信用已与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等16个领域深度挂钩。守信者可在贷款审批、招投标、荣誉评选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失信者则面临相应限制。

信用体系的威力还体现在引导与修复上。“我们通过信用修复机制,预计首批将帮助139名严重失信纳税人重回守信行列。”通城县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7月,该县组织召开行政事业单位个税自查培训会,会后一个月,有36家单位主动规范申报并补缴税款8.08万元。

自“税信达”项目实施以来,通城县个人所得税入库税款同比增长73.45%,申报人数增长17.77%。目前,所有纳税人的信用评分结果均已上线“云上通城”平台,支持实时查询、信用修复与异议申诉,形成了“评价、查询、修复、应用”的完整闭环。

“我们正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个税信用治理路径。”通城县税务局分管负责人童卫宇表示,“目标是让‘信用’二字,真正成为纳税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宝贵财富,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贡献税务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