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
新闻回放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六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班上学生读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与《合欢树》两篇文章后写的读后感。孩子们的文字得到众多网友点赞。有网友感慨:“真善美的标准不曾随时代境遇而改变。”课本中的篇章依然能一遍一遍地引起共鸣。
(相关资料图)
主持人语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早的人文启蒙便是小时候读过的课文与看过的书。但年少懵懂之时,往往不知其中深意,直至被抛入人海,历经世事打磨,才会在某一瞬间顿悟。本期的三名同学,他们的成长与时代的蝶变高度重叠,但无论现实如何日新月异,小时候那些已经泛黄的读本,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发出光亮,让他们记起人生最本真的道理。这正是阅读经典的意义。
青年说
人生何惧迷茫?读书可抵岁月长
无论是学生作文的出圈,还是大家在评论区留下的词句,都是读书对我们人生的反馈——引起共鸣的不单是文字,更是我们内心坚韧生长的力量。
时代发展迅速、信息消费快速,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缺乏一个和自我相处的空间。非宁静无以致远,长此以往,我们将无法避免地变得浮躁,也渐渐淡却了诗和远方。这种困顿容易让我们变得茫然无措,陷入原地徘徊的彷徨之中。但与此同时,每个人的内心总能激荡起一句话或是一段文字,就像远方传来的回响,一点一点自我和解、自我治愈。这些文字就是精神养分,能在最需要的时刻瞬间点亮我们的内心。生活的变化很快,可这些留在心底的文字却能成为恒久流淌的诗篇,源源不断地丰盈着我们生活的空缺。
读书和人生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能在阅读中把文字的积淀转化为人生经历的感悟。在书中见过世上的人人事事,于生活中遇见之时也许就能更平和地面对,做到处事不惊、保持住内心的那份定力。文字的种子扎根生长,我们用现实浇灌出它的枝繁叶茂,这也是一趟找到自我的旅途,是给予生活最好的回答。
读怎样的书,就能成为怎样的人。“这世界人声鼎沸,我们能铿然有力,也能温柔发声。”“不要惧怕时间,因为年轻本就是光芒万丈。”在我迷茫时,总有文字如同石子般激荡起内心的涟漪,让我明白要看到的不只是当下、更是远方。这些共鸣,让我明白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何惧迷茫?读书可抵岁月长。就让我们把文字化为内心的养料,大胆地享受阅读,去拥抱满含温度的词句所照亮的前方。(曾逸澜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