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探索编辑部》:当一个中年男人想要探索宇宙|荔枝影评_全球今亮点

来源:荔枝新闻

文/木羽

(作者木羽,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人,青年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料图】

故事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

1990年,乘着外星人、UFO等科学讨论热,时任《宇宙探索》杂志主编的唐志军在镜头前意气风发地接受记者的提问,他热切地向观众讲述外星人的存在、如何与外星人联络以及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待。

三十年过去,唐志军仍怀揣着探索宇宙之梦,虔诚而专注地探讨没什么人听的宇宙原理。他清贫窘迫、家徒四壁,而《宇宙探索》杂志社也早已日薄西山,连暖气费都交不起。

有一天,唐志军偶然从网上得知某地村民宣称接收到了外星信号,他决心前去寻根问底。和他同去的,还有看起来跟他不对付的同事秦彩蓉、热爱喝酒的那日苏以及在地志愿者姑娘晓晓。在这趟一路向西的外星人探索旅途当中,他们遇上了用冰柜保存“外星人”的村民、头戴可接收宇宙信号铝锅的孙一通还有神秘的陨石猎人,就此展开了一段离奇又搞笑的冒险。

这就是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线。

观众可能很难确切定义这部电影的隶属类型,因为它既有一点科幻片的元素,又有一些公路片的特征,还有一部分喜剧片的趣味,最终又落脚在剧情片的常见情感结构里。但这恰恰是它最突出的看点,这种别出心裁的“新”让它脱颖而出。

新鲜感还来自于影片的拍摄、画面与剪辑。整部影片采用手持摄影,呈现出一种伪纪录片的风格。尽管全片的主题与出发点是宏大的宇宙,但画面却极少有用特效呈现的视觉震撼奇观,反而是聚焦在了人物的探索旅途中。另外,全片大量采用跳切剪辑,而分章节的呈现又加深了跳跃之感,这些都与影片故事的荒诞跳脱相互呼应。在此基础上,演员的出众表现与影片的表达相得益彰。

据导演孔大山的讲述,剧本最早的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来自山东滨州的一位普通市民宣称自己在捉野兔的过程中看见并电死了外星人,还将其中之一带回了家。他邀请当地媒体记者到自己的家中一看究竟,并煞有介事地向记者讲述了与外星人相遇的经过。这个所有人都明知是假的故事,却被讲述人说得和真的一样,这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让孔大山灵光一闪,也奠定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伪纪录基调,而这个真实案例最终也被放进了影片。

事实上,《宇宙探索编辑部》已不是孔大山第一次采用伪纪录风格创作。他的研究生课程作品《法制未来时》就是以警察破案的伪纪录方式讲述的。在这则短片中,因常有观众在电影院看文艺片太沉闷被“闷死”,文艺片被立法禁止拍摄,但依然有人“顶风作案”,于是警察便出动展开抓捕。这则黑色幽默短片曾在网络爆红,“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的“忏悔”金句也广为流传。可以说,这则短片的精神气质与《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一脉相承的。

但《宇宙探索编辑部》比纯粹的荒诞搞笑走得更远。它将遥远而缥缈的对宇宙的追寻与切近而深情的对身边人的爱关联了起来。唐志军是一个执著的宇宙意义追寻者,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试图理解女儿的父亲。他对宇宙与生命两重意义的追问最终以他所望见的宇宙尽头——形似DNA的双螺旋而结尾。“我们没办法追问宇宙,但我们可以连接彼此。”孔大山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讲述电影的内核。也正是因为这重关怀,电影透露着相当浪漫的人文底色。从英文片名《Journey to the west》(即西游记)的隐喻,到反复出现的诗歌意象,再到种种映照当代人精神状态的表达,不难理解影片为何能够在平遥电影节斩获多项大奖并位列2023年豆瓣最期待电影榜首。

然而,《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不足之处也在于此。作为“噱头”的伪纪录在影片后半部分几乎不见踪影,创作者意图想要消解的宏大意义实际并没能完成彻底的解构,仰望星空与关注当前的比照实际上还是通过银河、宇宙、人类、外星人这些宏大概念的陈述,与女儿离世、抑郁症的遗传、外甥的婚礼等现实进行了颇为直白的表现。尤其是影片后半段的温情转向实际上有些突然,主人公寻找到答案并完成自我和解的过程也因而显得潦草。另外,这个故事依然是一个相当男性主导的故事,女性角色的刻画实际寥寥。同时,由于全片采用手持摄像,画面持续的摇晃感对一些观众来说可能并不友好。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