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段时间,“1888万天价彩礼”事件引发舆论热议。1月13日,某网络平台发布公告称,相关内容出自某匿名用户于2022年10月16日发布的回答。该回答于2023年1月12日被发布者修改为致歉声明,承认了杜撰事实。
事实上,此前已有媒体报道,参与该事件调查的一位人员表示,包括公安、民政好几个部门在对事情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初步判断“1888万天价彩礼”事件系杜撰。再结合目前网络平台的回应和发布者的致歉声明来看,搅动舆论的“1888万天价彩礼”事件基本可以确认只是网友杜撰的“小作文”而已。随着真相的浮现,围绕该起事件的舆论热议也应该要降温了。但是,一则“虚构”的“天价彩礼”故事,在发布两个月后“翻红”,并掀起如此大的舆论波澜,其背后仍有诸多问题值得辨析。
回过头来看,这篇充斥着让人咂舌的“1888万彩礼”、“4500万豪宅”以及上海“土著”中产等元素的网络分享帖,确实是很容易引来流量的“爽文”。尽管在一开始就不无网友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并没影响它成功撬动无数“吃瓜者”对于“天价彩礼”的海量讨论乃至争议。单从流量的角度,这个“创作”毫无疑问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利用社会在“天价彩礼”上的敏感神经,刻意杜撰塑造“极端案例”来换取流量的操作,无疑是对公共情绪的消费,这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而这个事件也再次提醒大众,对于各种来路不明的网络分享,围观者还是需要有起码的辨别意识,切勿入戏太深。
这篇虚构故事之所以能够激发如此多的讨论,除了“天价彩礼”本身的话题度,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暗含了很多人对于“彩礼地图”的想象。一方面,不少网友将之当作某地彩礼的确很高的又一例证;另一方面,一些本地网友则予以回击,包括当地官方人士也作出澄清:“1888万肯定是不符合常理的,不符合社情民情”。于是,该话题就逐渐染上了地域之争的色彩。而此事最终引入官方调查,也正是因为帖子中所指责的“天价彩礼”现象与某地直接挂钩。
“彩礼地图”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将对“天价彩礼”的反对,上升到地域歧视,属于一种明显的“误伤”。要知道,在任何地方,彩礼多寡在不同的家庭之间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它背后除了地方“习俗”的影响,更多还是与具体个人、家庭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因而平均彩礼水平并不能代表所有家庭对待彩礼的态度,更不应该成为评判某个地方“女孩”的依据。无论如何,人们真正要反对的是作为陋习的“天价彩礼”现象本身,而不是具体的地域和人群。平心而论,今天在讨论彩礼话题时,一些人已不自觉地将它与对某个地方的看法相捆绑,这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毫无疑问是值得警惕的。
当然,“天价彩礼”话题之所以能够屡屡挑动舆论神经,与该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真实存在确实有着直接联系。“1888 万天价彩礼”虽然属于杜撰出的极端情况,但不可否认,因为彩礼问题而让婚姻招致不必要压力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提醒,移风易俗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一些智慧和耐心。越是如此,越需要舆论聚焦于问题本质,而不是动辄将矛头对准地域性原因。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