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分析】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探 短期内看多机构占据主流

来源:新华财经

本周,信用债市场延续上涨行情,收益率继续下探。

分析人士指出,在偏多因素积聚发酵的背景下,现阶段信用债市场的修复行情有望延续,建议各机构把握布局机会。

信用债市场“暖意融融”


(资料图片)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收盘,银行间信用债曲线收益率整体下行。举例来看,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回落2BP至2.61%,3年期收益率下探2BP至3.14%。

“春节以来,信用债各品种收益率已出现较为显著的回落。”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指出,“尤以城投板块为例,收益率及信用利差普遍下行。其中,1年期产品收益率及信用利差下行幅度相对较大。3月6日,1年期AA(2)等级城投债较国开债的信用利差已达101.70BP,相较12月29日的202.98BP高点下行100BP有余。”

信用债上涨行情缘何得以延续?

在业界专家看来,供需平衡的打破或是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就信用债的供给端观察,目前市场面临头、尾部主体发行缩减的情况。一方面,是部分弱资质主体虽有发债意愿但发行渠道不畅,AA评级、区县城投、尾部城投的融资规模出现缩减。2023年2月,地市级城投平台的发债规模为1872.2亿元,区县级城投平台的发行规模为1407.63亿元,分别较前月增加371.71亿元、减少32.53亿元。

另一方面,是优质主体在直融成本偏高时会选择减缓债券发行,或转向银行信贷。

“无疑,供不应求的现状在极大程度上对信用债表现构成了支撑。”一位机构交易员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身处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收敛的环境中,当前投资机构明显更青睐短久期票息策略,而这也使得信用债市场中的结构性‘资产荒’特征日渐凸出。”

看多情绪依旧占据上风

无可否认,理财产品面临集中赎回压力的缓释也在极大程度上为信用债市场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判断,今年3月的理财规模或保持稳定甚至可能有所增长。

“可以看到,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下降超过2.53万亿元,且今年1月份延续下降态势,直到2月中旬才企稳回升(2月份理财存续规模转为增加约2000亿元)。”上述交易员直言,“个人认为,随着理财净值的持续回升,后续投资人的购买意愿大概率将进一步上攀。事实上,纵观规模比较大的典型存续理财产品的净值走势,从2022年12月下旬开始就已企稳回升,且多数超过了去年债市调整之前的水平。”

记者还注意到,随着“赎回潮”对市场估值影响的减弱,2月信用债市场中的取消发行规模也开始下降,仅有193.50亿元,较1月减少了275.35亿元。

综上,“我们认为,2023年债市的投资机会可能还是要看信用债。”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目前,信用利差处于2018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信用债比利率债有更高的性价比。”

“2月以来,信用利差整体收窄,尽管短端品种当前的配置性价比偏低,中等久期品种的配置性价比也有所回落,但仍具备一定配置价值。”华创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说。

择券布局仍应精准定位

综上,回到信用债的投资布局层面,就板块方面考虑,城投依旧是大部分机构的首选。

“城投债的票息收益较高,加上杠杆后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可需要提醒的是,板块内部的评级分化情况比较突出。”刘郁称,未来各机构在保持乐观择券的同时,仍需精耕细作,择优汰劣。

海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姜珮珊说:“2023年,地产行业政策托底销售和改善融资环境的大方向不会逆转,地产公司的基本面和信用修复仍将持续。后续建议关注国资背景的混改企业投资机会,特别是境内收益率较高、境内外利差较阔的主体。同时,建议持续跟踪民营房企融资以及资产处置落地情况,优质民企基本面料能保持改善趋势,可关注收益率上行带来的阶段性投资机会。”

当然,除了城投债和地产债,现阶段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亦不容忽视。

“大型银行的二级资本债波动性不输长久期利率债,且更具票息优势,如果10年期国债利率没有上升至3.1%以上,可用大型银行中等期限的二级资本债代替部分长久期利率债进行波段交易。”泰康资管固定收益投资中心执行总监张明称,中短期银行永续债也是我们关注的投资重点之一。经过2022年末的债市调整,银行永续债无论是绝对收益率还是与二级资本债的利差均处于较高水平,鉴于银行永续债的实际信用风险较小,则目前中短期银行永续债具有投资优势,建议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