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2023年专项债券发行节奏更为紧凑。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23年1月共发行地方债119只,发行规模较2022年12月环比上升603.58%,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接近5000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具体来看,1月新增专项债4911.84亿元,占全部地方债发行规模的76.33%,同比上升1.41个百分点。专项债发行提前,反映了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扩内需方面的积极发力。
中建政研集团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嘉诚认为,2023年地方政府提前部署专项债项目安排成为各地一项常态化工作内容,在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方面,政府除了考虑地方综合财力以外,还需审核项目储备数量与质量,从而保证实物工作量的形成。
发行节奏大幅靠前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财政部将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并将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按照政策安排,2023年我国将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
受此影响,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环比大增。从31个省份预算报告看,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9万亿元,比上一年(1.46万亿元)增长50%,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也超过了5500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专项债靠前发力,表明今年政策部门提前谋划的意愿更强烈,随着债券发行的加力提效,债券在投向项目方面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需求也会更迫切,这会对经济起到稳增长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广东、山东、浙江今年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位居前三,分别为2975亿元、2184亿元和1704亿元,另外四川、河北、河南、江苏获得的额度也超过千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12月,财政部曾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3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随后各地在12月末将额度分解至各区县。从时间上看,不少省份在今年1月份发行的新增专项债,略早于去年同期。
王嘉诚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各地债券发行情况,基本与2022年接近,这表明今年一季度的预期或将与2022年的发行及使用情况类似,也体现出政府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大需求。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新增专项债在资金投向上,主要聚焦市政和产业园、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建领域。
王嘉诚认为,为了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各地目前也纷纷要求加快发行提前批专项债。比如山东省政府要求,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快2023年提前下达的2184亿元专项债券发行,力争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
监督复核调研结果
随着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的加快,专项债券使用情况与效益问题备受关注。此前,财政部驻各地监管局,以及各地审计署曾派出团队,对2021年及2022年的专项债券项目进行调研,并对各地展开绩效评价的专项债券项目进行结果复核与确认。
中建政研总结调研情况后,认为主要问题聚焦在三个方面:
一、资金支出不规范,部分债券项目将资金用于负面清单内容,违反资金使用要求,违背发行披露内容。
二、转入运营期的项目,实际财务收入与预测规模有较大出入。“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群众需求不足,因此原有预期无法实现,此外也存在部分项目因规划调整,导致需求不能按照预期达到规模的情况。”王嘉诚分析。
三、往年在库资金持续闲置,形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针对此内容,调研人员认为,形成原因主要为前期规划、土地等手续无法按照原有计划执行,因此项目不满足资金使用条件,后期将采取债券资金用途调整的手段予以整改。
一位财税人士透露,本轮复核复评工作,调研范围广泛,整改要求明确,这为各地政府未来债券资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与指引。
“基于此次复核围绕债券资金的支出、使用及效益的实际情况展开,可以预期,在本轮复核复评的经验与穿透式监测系统的部署落地后,2023年及以后的年度,专项债券项目的管理将更加规范化,同时责任分配也会更明确。”王嘉诚说。
中诚信国际统计显示,截至1月31日,存量地方债规模达35.38万亿元。从发行区域看,共有18个省份发行了地方债,其中广东发行规模最大,达1351.3亿元,山东、河南、四川均超500亿元。
对此,王嘉诚预测,2023年的专项债券管理中,大概率会采取系统数据抓取,常态化监督审计等模式,对地方政府来说,专项债管理也需要在资金支持、使用、项目效益等方面严格要求,以避免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据悉,为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还扩大了专项债投向领域,目前除了在交通、市政和产业园等九大领域外,还新增了新基建和新能源领域。此外,从今年开始,专项债作资本金领域也新增了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和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未来,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质量与数量兼具的区域专项债项目库,做好坚实的项目储备工作,保障未来债券资金的及时支出与运营效益平稳。”王嘉诚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