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投化解债务风险新思路:贷款重组利于资金周转

来源:中国经营网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特别提到城投关于贷款重组的规定,具体内容包括针对重组资产的规定发生重大变化,将重组观察期由至少6个月延长为至少1年,且明确划分为不良的重组资产,在观察期内符合不良上调条件的,可以上调为关注类。要求观察期内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款,或虽足额还款但财务状况未有好转,再次重组的资产至少归为次级类,并重新计算观察期。

对此,不少行业人士认为,随着2023年城投偿债压力有所加大,该《办法》出台后,可能会为未来城投债务风险化解提供思路。


【资料图】

贷款重组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办法》出台后,进一步细化了重组的概念,对城投债务风险化解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办法》首先明确了重组资产的定义,重点对“财务困难”和“合同调整”两个概念作出详细的规定,细化符合重组概念的各种情形。其次将重组观察期由至少6个月延长为至少1年。再次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再统一要求重组资产必须分为不良,但应至少分为关注。对划分为不良的重组资产,在观察期内符合不良上调条件的,可以上调为关注类。最后是对多次重组的分类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观察期内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款,或虽足额还款但财务状况未有好转,再次重组的资产至少归为次级类,并重新计算观察期。

一位曾参与城投债务重组的人士告诉记者,“《办法》中贷款重组部分对城投未来的帮助是最大的,以往的城投债务重组没有一定的概念和法律依据,但是此次《办法》出台后,便为城投未来债务重组提供了指引。”

对于此次《办法》出台,有不少地方融资平台人士认为,将对城投未来的融资带来一定的利好,甚至将出现重组贷款的高潮。一位东部地区城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2023年大多数城投将进入债务偿付期,尤其是短期债务的偿付。另一方面,城投实际代表着地方政府的信用,即便是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城投也不希望出现债券违约的情况。结合以上两点,此次《办法》出台,将有利于未来城投偿债和融资两方面的业务,有意愿的城投可以通过贷款重组的方式进行资金周转。”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在观察期方面,也采取相对缓和的方式,利于推动债务重组顺利进行。同时,《办法》提出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再统一要求重组资产必须分为不良。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城投债务重组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而对于划分为不良的重组资产,“在观察期内符合不良上调条件的,可以上调为关注类”,这等于给城投公司一定的调整空间。如果发生贷款违约或重组被划为不良,城投平台也有时间进行内部调整,地方政府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资金支持。

随着2023年城投偿债压力有所增长,针对贷款重组业务,有哪些地区及城投会有所涉及?对此,中金固收相关分析师认为,虽然城投债务重组的必要性和平台主观意愿的确在上升,但债务重组不会无序地成片出现,各地风险暴露程度、政策引导、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债务重组难以简单复制“云贵模式”。“最终大概率还是自信用资质偏弱、非标风险已出现较大范围暴露的平台、区县或地级市区域开始,过程上则未必能一蹴而就。从过往经验来看,城投平台的信用风险暴露和解决通常存在‘由非标向标债、由易向难’的规律。以云贵为例,风险暴露均是从2018年的非标违约开始。对这些区域而言,相关主体的信用风险暴露已较充足,债务重组的利大于弊。”

那么,对于仍有余力的区域来说,应该如何利用政策做好化解隐性债务工作?中金固收相关分析认为,企业面临债务压力时会优先考虑动用省市级资源解决,而非直接进行难度较大的债务重组,否则对区域带来的冲击可能导致得不偿失,也不符合信用风险暴露及解决的规律。

缓释债务风险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随着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成为各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后,多地也在探索地方融资平台如何化解债务风险的经验。

其中,贵州省在“贵州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第六条就提到,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风险,全力以赴维护安全稳定,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滚动监测各地隐性债务风险,分类有效妥善处置隐患,着力防范债务违约风险。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存量债务展期、重组,缓释债务短期偿付风险。合法合规稳妥有序化解债务,疏堵并举降低风险等级。强化债务管理监督,坚决遏制违规新增隐性债务。

在上述《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存量债务展期、重组。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贵州能够成功推动金融机构贷款重组,还与2022年9月9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财预〔2022〕114号)(以下简称“114号文”)的通知分不开。

在114号文中明确指出支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稳妥降低债务风险。研究支持贵州高风险地区开展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2022年12月30日,遵义道桥建设(集团)(以下简称“遵义道桥”)率先尝试贷款重组。公告称,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探索研究存量银行贷款重组工作,经与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友好平等协商,基本明确相关重组安排,并在近期完成签署相关补充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银行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以债权保全为前提,经各方友好平等协商,近期完成签署相关补充协议。根据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00%/年至4.5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此次公告出台后,中金固收研报认为,银行贷款的降息展期无疑会改善遵义道桥的债务结构,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同时也是贵州省债务风险化解的有益尝试。

不过,记者注意到,遵义道桥公告发布之后,引起行业讨论,有声音提出此次贷款重组是否会将该经验进行一定的拓展,同时,是否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外溢。对此,一位从事城投贷款业务的银行人士表示,随着《办法》的出台,上述担忧将不再存在。“虽然在《办法》出台之前,行业对于城投进行贷款重组的业务比较审慎,不过,遵义道桥是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进行的业务。此次《办法》出台,更是从一个区域试点变为全国范围,关于风险问题将所有缓释,为一些存在资金问题的城投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思路。”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关键词: 债务风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