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收+”资产配置要求高 期望做到攻守兼备

来源:证券时报网

经历了各类资产“此起彼伏”的2022年,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又被提上日程。

近日,贝莱德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刘鑫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贝莱德基金目前正在发行第二只“固收+”产品,即贝莱德欣悦丰利债券基金。刘鑫认为,“固收+”产品对风控的高标准和资产配置的高要求,给了外资公募很大的发挥空间。成熟的风控体系,叠加境内外联动的全球研究资源,将是外资公募管理“固收+”基金的相对优势所在。

对于2023年的中国债市,刘鑫在中短期看好债市的一些配置机会。他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个券的信用资质,同时留意理财类资金波动带来的投资窗口。


【资料图】

现阶段适合

配置股票资产

证券时报记者:贝莱德基金发行首只“固收+”产品贝莱德浦悦丰利一年持有是在去年11月,与之相比,第二只“固收+”产品贝莱德欣悦丰利有什么新的特色?

刘鑫:两个产品的定位不太一样,首只产品针对的更多是单一客户群的需求,理财类的产品是比较标准之一。基于客户的需求,贝莱德浦悦丰利一年持有更重视绝对收益,正在发行的贝莱德欣悦丰利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情况做业绩增强,期望达到一个攻守兼备的状态。具体来说,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在资产配置上更加灵活。

此外,在布局新“固收+”产品时,我们更多综合了客户需求,也结合了我们的市场观点。债券市场在经历了去年第四季度的回调之后,目前确定性较高的票息具有相当程度的吸引力,尤其和去年前三季度相比,吸引力大幅提升。

同时,股票市场在国内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也有望进一步复苏。从中期来看,我们对中国股票市场是比较有信心的。我们认为,现阶段也比较适合通过配置股票资产来抓住经济上行带来的增厚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固收+”产品,贝莱德基金的投研方法是怎样的?

刘鑫:我们采用的还是固收团队统一管理的模式。在资产配置上,结合贝莱德集团的资产配置观点,借助全球研究资源,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我们会继续发挥集团跨地区、跨部门的优势,将全球股票团队、信用团队对全球市场的把握,与我们的本土研究结合起来。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市场对港股的关注度很高。贝莱德基金这次发行的产品也计划配置一部分港股通资产,对于港股的投资,贝莱德基金基于什么原则?

刘鑫:我们对各类权益的投资机会持开放态度,对于港股的投资,我们也不会设一个固定比例,而是先决定股债配比,再通过宏观的观察,比如资金流向以及港股和A股的估值面的比较,来判断我们要怎么配置。对于港股的投资,我们也会依托海外股票团队的资源,对港股以及海外资金的熟悉度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债券短期表现

或以震荡为主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权益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国内和海外的行情很多时候是相对独立的。你在实践中感受到的中国的“固收+”市场是怎么样的?海外经验的加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鑫:我认为“固收+”这个产品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一个更侧重绝对收益型的产品,对风控的要求更高一些;第二,它同时有权益和固收的仓位,对大类资产的配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这两件事就是贝莱德的传统优势。

虽然境内外市场有很多不同,但联动性依然存在。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疫后复苏,一些国际性事件多少都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此时,海外团队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我们投资的辅助。有这样一个全球化平台资源,不管是宏观政策还是具体行业,我们都能有所借鉴。

贝莱德的风控体系也是投资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不光对个券和个股有分散度的要求,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产品,都有很具体的风险敞口上限,要求非常细致。

证券时报记者:请对2023年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展望,更看好哪些债券品种?

刘鑫:货币政策方面,中短期来看转向程度不大,要保证经济复苏、消费企稳的目标,资金成本就要保持定力,对应到债券的短期表现就可能是一个震荡的态度。如果看中长期,随着经济复苏的路径确定,叠加下半年的通胀形势,政策层面或有一些变化。因此,在久期策略方面,我们整体是偏谨慎的。

去年全市场的信用违约率和前几年相比还是相对较低的,由于去年财政的情况,我认为今年整个市场的信用风险比去年会放大一些。所以在具体标的的选择上,我们比去年更谨慎,倾向于一些短久期的、信用资质相对较好的标的。同时,我们也会关注理财类资金的流向。去年11月,我们观察到这类短期资金对收益率的波动非常敏感,震荡的行情也产生了一些交易机会,今年我们会特别留意这部分。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