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银行间本币市场: 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债市收益率短降长升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张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承压前行,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继续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宏观政策稳健有效的实施,正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得以不断积聚、增强的关键所在。2022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引导资金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应对了超预期冲击,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继续贯穿银行间本币市场运行全年。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活跃,债市走势振幅扩大,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利率互换曲线短降长升,日均成交量基本持平。

在成交量方面,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投活跃,2022年全年各交易品种累计成交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均实现同比增长,日均成交额增幅分别为31%、26%;利率衍生品市场成交同比微降0.6%。

展望2023年,业内专家普遍预计,银行间本币市场有望维持稳健运行趋势,货币政策实施将更加精准有力,在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同时,不断优化调整结构,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降

2022年,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量增价减呵护流动性,分别于4月和12月两次降准共计0.5个百分点,1月和8月两次下调7天逆回购及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共计20个基点,四次超额续做MLF,全年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加大至10280亿元,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通过一系列再贷款工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放流动性,呵护资金面,平稳对冲地方政府债放量发行、缴税、跨季跨年等扰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再贷款工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能够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时,有助于降低财政支出压力,对稳定全年宏观经济大盘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在此背景下,银行间货币市场全年资金价格稳中有降,波动幅度收窄,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数据显示,2022年,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加权均值分别环比下行51个基点、40个基点至1.42%、1.85%;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1)、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7)的加权均值分别环比下行50个、40个基点至1.50%和1.98%。

2022年,DR007基本在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方波动,最低值1.285%、最高值2.423%、中位数1.7018%,环比下降46个基点;波动幅度为114个基点,环比收窄38个基点。分阶段看,2022年年初以来,资金价格中枢逐步走低,8月DR007中枢降至年内低点1.45%;9月债券市场杠杆率较年初上行0.8个百分点至年内高点108.99%;9月以后,人民银行利润上缴和财政留抵退税对资金面支撑影响下降,DR007中枢逐步反弹到1.75%至1.95%,但仍明显低于一季度2.12%至2.19%水平;12月债券市场杠杆率水平回落至108.41%。

在成交量方面,2022年,货币市场成交15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8月货币市场成交量达170万亿元,创单月成交历史新高。分市场看,信用拆借成交146.8万亿元,同比增加24%;质押式回购成交1374.6万亿元,同比增加32%;买断式回购成交5.5万亿元,同比增加16%。

债市收益率短降长升

2022年,在“三重压力”及疫情冲击下,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级市场发行与二级市场交易均保持活跃。

具体而言,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共发行债券2.15万只,发行规模达40.65万亿元,同比增加3.3%;净融资额10.82万亿元,同比减少2.67万亿元。其中,国债和政金债是发行量同比增加的主要券种,发行规模分别为9.72万亿元和5.84万亿元,均处于历史高位,且国债发行量同比增幅最大、净融资增幅显著;地方债发行7.36万亿元,同比略降,但因净融资同比减少较多,从而拖累了利率债净融资同比少增。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债市场方面,主要品种发行额为11.89万亿元,同比减少超6000亿元,且因总偿还规模较大,导致净融资水平处于近几年低位,主要是公司债、定向工具、短期融资券发行减少明显。分析人士表示,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使信用债发行缩量且到期规模较大,拉低了全市场净融资水平。

成交量方面,2022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债券借贷成交16.1万亿元,同比增长58%。从交易券种来看,政金债、同业存单、国债成交占比排名前三,成交额分别为100.7万亿元、56.7万亿元、53.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3%、29%、34%。金融债是所有券种中成交增幅最大的,全年成交16.8万亿元,同比增加43%。

债券市场在2022年的收益率走势尤为引发市场关注。整体来看,上半年,债市收益率窄幅震荡;下半年,资金面合理充裕与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债市走势由横盘震荡转为双向波动,收益率先下后上波动幅度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债市收益率呈现短降长升,曲线陡峭化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末,国债1、3、5、7、10年期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1%、2.4%、2.64%、2.82%和2.84%,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5个、5个、上升4个、4个和6个基点。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上行,信用利差走阔,中短期低评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等级利差短升长降。

具体看,2022年初降息和MLF扩量超预期,引导收益率小幅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至2.68%;但1月金融数据偏强及俄乌冲突爆发,“固收+”净值下跌引发年内第一波“赎回潮”,多重利空下债市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85%;2月金融数据转弱、国内疫情加剧,收益率再度回落;二季度降准落地,市场演绎利多出尽,收益率先下后上。

2022年4月社会融资数据短期遇冷、5月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生效、6月疫情形势好转,收益率继续保持2.7%至2.85%区间震荡;7月至8月中旬,在资金面超预期宽松、7月PMI等数据偏弱、年内二次降息落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10年期国债下行至全年低点2.58%;8月下旬至10月,稳经济接续政策与政策性工具出台释放稳经济信号,资金面边际收敛、人民币汇率贬值,但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消费与地产表现疲弱,收益率先上后下。

2022年11月至年末,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与地产支持政策“三箭齐发”,经济修复“强预期”令债市收益率大幅上行,理财净值下跌引发年内第二波“赎回潮”,债市负反馈持续,10年期国债从2.64%上行至全年高点2.92%,信用债收益率更快速上行;临近年末,11月宏观数据不及预期、人民银行逆回购放量、理财赎回渐弱,10年期国债下行收于2.84%。

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9%点位附近。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11月以来,债券市场的波动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并不匹配,更多受市场情绪和交易结构等因素的扰动,人民银行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的态度鲜明,预计债券市场会继续根据货币政策的取向以及经济基本面的走势做出更为合理的定价。

利率互换日均成交基本持平

2022年,利率互换曲线整体反映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利率走势的预期,呈现短降长升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末,6个月、1年期和5年期Shibor3M互换价格分别为2.40%、2.46%和3.13%,较上年末分别下行6个基点、下行2个基点和上行15个基点;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FR007互换价格分别为2.19%、2.77%和3.05%,较上年末分别下行3个基点、上行21个基点和上行21个基点。

在成交量方面,利率互换日均成交额基本持平。2022年全年人民币利率互换共成交24.4万笔,同比减少3.2%,名义本金总额20.97万亿元,同比减少0.6%;日均成交842.2亿元,同比减少0.2%。其他人民币衍生品成交微降。标准债券远期成交2910笔,名义本金为2600亿元,同比下降0.4%。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