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资讯:【财经分析】信用债市场演绎修复行情 风险因素潜藏不宜过度追逐

来源:新华财经

开年以来,受降息预期升温以及配置资金涌入的影响,信用债发行情绪有所回升,收益率整体下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修复背景下亦有风险因素潜藏,因此聚焦信用债投资仍需保留一份审慎。

市场呈现修复行情


【资料图】

可以看到,自2022年11月以来,信用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但于12月16日出现拐点,转而下行。

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统计,现阶段短久期中高等级城投债的修复速度最快,比较2023年1月6日与2022年12月16日的数据,城投债AAA、AA+和AA等级1年期各券的收益率下行幅度在44BPs至54BPs之间。分省份看,经济发达区域的城投债率先修复,上海、北京和广东表现最好,收益率下行幅度在39BPs至45BPs之间;其次是福建、浙江和江苏,收益率下行区间落于30BPs至34BPs。

另据民生证券研究院统计,2023年伊始,信用债发行及净融资迎来“开门红”。2023年1月2日至2023年1月8日,非金融企业信用债的单周发行规模为1800亿元,净融资达945亿元。其中,城投债发行1244亿元,净融资708亿元;产业债发行556亿元,净融资237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仅为3518亿元,环比下降20.4%、同比下降47.3%,净增量为负且进一步下滑至-1153亿元,为2020年以来最低值,同时取消发行亦创新高——12月城投债的取消发行量达554.4亿元,涉及债券99只,同、环比均大幅抬升。

在央行有意维稳债市,并对流动性宽松做出预期引导的大背景下,债市收益率单边快速上行的惯性终被打破。

“毕竟,央行已经多次表态维护春节前资金面合理充裕,而资金宽松预期将对债市收益率形成支撑。”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曦说,“不仅如此,受疫情持续扩散影响,业界普遍认为春节前基本面或许难见明显起色。再者,鉴于市场对本月降准、降息存在想象空间,因此各机构或有意向博弈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抢跑加久期,而这也将助推债市收益率下行。”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有不少持审慎态度的机构认为,现阶段债市存在多个潜在风险点,所以不宜过度追逐。

首先,是疫情“过峰”可能快于预期,即经济修复有超预期的可能性。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各地相继在2022年12月进入感染高峰。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4日,全国地级市达峰数量已至97.03%,达峰速度明显快于市场预期。

其次,是资金利率春节后有较大概率会逐步收敛。“随着疫情‘过峰’,生产生活恢复,专项债加力发行,国内经济于二月进一步修复的可能性很大。”陈曦表示,“央行节后维护市场资金过度充裕的必要性降低,资金利率大概率将继续收敛。”

再者,股市若继续上涨,那么资金的虹吸效应可能会导致“股债跷跷板”出现,对债市构成负面压力。

此外,2022年信用债市场新增主体逾期规模以及首次违约主体数量有所上升的情况同样不容忽视。

据券商统计,2022年共有35家企业首次发生债券展期或实质性违约、逾期规模超1000亿元,首次逾期主体数量及规模较2021年出现明显增长。

“展望2023年,信用风险仍需予以警惕。”在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看来,“就地产行业考量,一方面,应继续关注地产‘三支箭’政策的落实力度,以及主体层面受益程度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另一方面需聚焦房企自身的债务偿付压力。城投债方面,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近期财政部相关的表述来看,我们判断城投公开市场债券出现问题的概率有限,但对于估值敏感的机构而言,或要关注财政压力向城投偿债压力传导的链条及估值波动风险。”

布局建议安全至上

总而言之,各机构在对年初市场保有乐观态度的同时,投资仍不宜过于激进。

除了来自基本面的不确定因素,信用风险的挥之不去亦需投资者重视。实际上,即便是“刚兑金身”至今未破的城投公募债,其背后同样蕴藏风险。

根据中金公司统计,2022年共有18个省级行政区域的67家城投债发行人涉及155项非债券类债务风险事件,相比2021年的91项明显上升。债务风险性质方面,上述67家发行人中有43家涉及对外担保违约、46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显示城投主要债务风险类别为对外担保连带责任涉及的债务纠纷;此外,借款、融资租赁类债务违约分别涉及29家、26家发行人。

由此,聚焦到信用债的投资层面,“我们认为2023年债市的机会来自超调,建议现阶段以持有前期的仓位为主,追高需要谨慎;未来超调后可适度加久期,而债市上涨过程则应考虑降久期。”陈曦称。

“中期来看,2023年债市整体偏弱概率较大,理财模式无法复制意味着信用也难以走出独立行情,因此信用利差可能总体走扩。”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说,“不过,短期内信用债市场料会维持修复态势。积极因素在于春节前资金面维持宽松,基本面数据的好转需要更多时间发酵。由此,我们建议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可以逐步配置,结构上关注财政实力较强省份的城投债,可进行短久期下沉,但也应注意轮动节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