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类“社区”火了!正在加速扩容</a>

来源:2023-2-19 7:17:18

养老赛道增长潜力巨大,多家险企布局养老社区速度加快,并由此进一步切入养老产业。

在需求端,养老社区的关注度也在升温。“这几年,在给客户做养老金方案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跟我表达了将来想住养老社区的意愿。”一位保险经纪人介绍,买养老年金险,部分客户会优先考虑带养老社区服务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已有十余家保险机构在全国投资布局了数十个养老社区项目。今年开年以来,险企亦动作频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养老社区持续扩容

日前,中国平安旗下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在沪落子“颐年城”养老社区,这也是中国平安继深圳蛇口、广州白鹅潭项目发布后落地的第三个“颐年城”养老社区。

据悉,平安颐年城是平安臻颐年城市型高品质持续照料康养社区。除上海外,杭州、北京等城市的项目也将加速落地,颐年城已在全国逐渐布局。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大型险企养老社区扩容正呈加速之势。信达证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全国20多个省市。

今年开年以来,险企亦动作频频,例如太平人寿三亚“海棠人家”正式开业,且全资收购广州仁和颐家·和园养老社区项目;中国太保旗下养老社区太保家园在沪的第三个项目落地上海静安;泰康人寿出资逾千万元投资北京燕园养老社区项目等。

仍在探索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养老社区项目可以在负债和资产两端对相关险企产生积极贡献。

从负债端看,养老社区可以通过挂钩保单销售的方式,实现与保险主业的良好协同。从资产端看,养老社区投资模式与保险资金长期性具有天然匹配性质,养老社区项目在保障理想入住率的情况下,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稳定可观的收益,对于提升投资收益表现和资金运用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多为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纷纷通过承诺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和对接社区养老服务,来促进相关保单销售。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养老社区这一模式,保险行业在“摸着石头过河”。养老社区实际能容纳的人数、最终真正行权享受服务的人数测算难度大,有一定的超额销售风险。此外,购买保险产品只是获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也就是说相当于入场券,而入住之后的各项服务都是需要付费的,而且价格都不便宜,不少人可能等到入住才发现自己负担不起。

也有险企相关负责人坦言,参与养老服务业属于跨界进入全新领域。特别是在初期,缺乏大批的专业人才以及专业的运营、服务和管理经验,只能在探索中前进。

业内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应量力而行,开展与公司资本实力、经营能力相匹配的养老社区服务;建立健全与养老社区服务方之间的“防火墙”,更好隔离风险;在深入研判市场需求、全面分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战略发展规划。

同步布局居家养老

高品质养老社区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并未解决我国大部分民众的养老需求。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大型险企的养老社区相关保费门槛大多在百万元级别,部分甚至超过千万元。高保费门槛对应的是高净值人群。例如,泰康人寿相关人士曾介绍,旗下泰康之家入住居民以各类院校的退休教授、院士等高级知识分子,海归人士(年轻时在国外工作、居住,年老后回到国内养老)和子女在国外的老人为主。

在布局养老社区的同时,也有险企将高品质养老社区与普惠型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如中国人寿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正加快构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发展模式。如中国平安已打造“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保险+”服务。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据相关测算,养老社区单体项目基本回报在3%以上,通过“精耕细作”或可进一步提升至4%左右的水平。考虑养老社区为保险主业带来的新业务价值,保险资金的综合投资收益完全可以覆盖资金成本。而居家养老的盈利能力更为可期,海通证券此前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种养老模式调研后测算,从盈利能力、可复制性、市场空间等方面来看,居家养老均优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黄一灵 薛瑾

温馨提示: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