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上这家宝藏博物馆,藏着千年国术精粹,科技节跟着晨报记者探寻武林起源

来源:周到上海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资料图)

时值2023上海科技节,晨报记者来到藏着千年国术精粹的中国武术博物馆,解锁国术历史脉络,探寻中华武林起源。

(视频拍摄&剪辑:徐明)

走进中国武术博物馆,代表中华文化底蕴的“武魂柱”映入记者眼帘。

武魂柱上,形似太极八卦的双鱼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武术礼仪中的“抱拳礼”。在武魂柱下方,馆方以滚动字幕的方式直观地介绍了全国各省区市的特色拳种,让来到这里的参观者对中华大地的武术拳种一目了然。

“我们今天看到的拳种,很多都是从明清这两个时期定型下来的,然后慢慢一步步发展过来”,中国武术博物馆馆员周广瑞告诉晨报记者,“这时实现了武术从军队到民间的转化,出现了很多拳种。”

在拳械厅的两侧壁画上,咏春拳、易筋经、八卦掌、鹰爪拳、太极拳等“武林绝学”都被刻在了墙上,不仅向参观者讲述了各武术招式的精髓,也列举了形意拳、螳螂拳、劈挂拳等中华武术著名拳法。

对热爱武术的人士来说,这里犹如一座武学最高殿堂。

沿着壁画往前走,中华武术器械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从流星锤、九节鞭,到狼牙棒、双节棍,再到子午鸳鸯钺,那些在武打影视剧中出现的道具原型,在这里一一展现。功夫明星们使用的武打器械,在这里都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影子。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古代习武者常用的“石锁”——类似于现代健身器械杠铃。

据了解,石锁的举法主要有抓举和摆举,习武者常用其进行握力、腕力、臂力及腰腿力量训练。

沿着长廊,中华武术历史展览从起源萌生,到先秦时期的初步兴盛,再到秦代武术、魏晋南北朝,这里的一剑一拳、一枪一棍,结合珍贵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全方位展示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

在特色展区“匾廊”,记者看到代表古代武将最高荣誉的护驾将军匾、武魁匾、武进士匾等,依次排开,仿佛讲述着久远的武侠传说。

来到“民国武术展示区”,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展示了民国时期创办的武术学校,武术大师蔡龙云击败俄国拳击手马索洛夫的场景在这里得到重现。

1943年,历史上第一场武术与拳击的正式比赛在今天上海的陕西南路、当时的回力球场举行。蔡龙云面对体格魁梧的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索洛夫,用少林拳的“连环”手法和华拳的“迎面三腿”向对方反击,使对方防不胜防,倒在地上。三年后,蔡龙云又击败了美国重量级拳击冠军鲁塞尔。

蔡龙云大师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华人,展厅同时展出了他的系列著作《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华拳》等原著。

“中国武术博物馆对于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周广瑞告诉晨报记者,“尤其对青少年来讲,来到这里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和文化。”

据了解,2023上海科技节期间,全市多家科普基地将向公众免费开放。位于杨浦区长海路399号的中国武术博物馆作为体育科普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