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道德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在获取大量、高额的银行贷款后,或蚂蚁搬家,或瞒天过海,将资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银行追债无门,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美化报表,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
3、经营行为不规范,形成投机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员工处于被动的“打工者”地位,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形成法律风险,给企业经营与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
民营企业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企业小,机制灵活,跟市场走。民营企业虽然发展了一些年,但主要还是小企业。民营企业规模小,转型快,能够及时跟上市场变化,为企业生存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方向,没有大企业转型那么难。
第二,先天不足,难以发展。民营小企业质量普遍较低。当初小企业凭借领导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加上家族努力的结果,一般都可以通过最原始的创业方式获得市场份额。然而,父系企业管理在发展中难以形成管理转型。随着企业的逐步扩张,简化后的国有管理体制被重复使用。在正式管理的过程中,家庭内部矛盾开始激化,管理过程冲突不断,企业在国内外陷入困境时很容易进入死胡同。这是中国私营企业一般只有3至5年寿命的根本原因。
第三,融资困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这两年融资政策有所松动,但根本情况并没有改善,融资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公认的瓶颈。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警惕企业的财务危机;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缺乏,对再生产的投资跟不上,不能像西方私营企业那样得到金融体系的良好支持和保护,这是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缺点。
第四,管理混乱。从本质上来说,民营企业的管理是国有制管理的简化版本,加上中国传统的母公司管理制度的版本,在发展过程中,当企业触及正规化管理时,往往会在矛盾和冲突中消亡。虽然个别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领导来突破这个怪圈,但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一直无法克服管理混乱,实现企业转型。
第五,人才培养不够。小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不遗余力地吸引人才,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但从根本上说,由于小企业的急功近利,往往无法形成一整套类似于国有企业的培训体系,导致民营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总是需要撬动市场环境。当市场环境无法杠杆时,民营企业往往原地打转,无法前行。